航運上市公司去年整體預虧174億
2014-02-26 17:01:05 來源:證券時報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近日,16家海運類上市公司悉數公布了2013年的業績預告,由于去年海運業未發生實質性反轉,有6家公司預計發生巨額虧損,其余公司則僅為微利,整個海運板塊虧損額約為174億元。
與此同時,業內普遍認為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部分公司的巨幅虧損在很大程度上僅僅是財務處理,今年行業的緩慢復蘇值得期待。
*ST長油虧損近60億
日前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旗下的*ST長油宣布,對9艘VLCC船舶計提資產減值準備25.17億元,同時對10艘長期期租VLCC船舶計提預計負債21.03億元,此舉導致海運類上市公司去年虧損規模大幅增至179億元。
盡管*ST長油此番大規模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令公司保殼壓力進一步增大,不過該財務行為并不突然。1月末,*ST長油曾發布業績預虧公告,指出受壓于國際航運市場持續低迷,公司主要船型VLCC經營虧損,初步預虧12.7億元。此外,*ST長油還特別提醒,擬對部分船舶資產及租船合同同時計提預計損失。
經此兩項計提,*ST長油去年累計虧損約為58.9億元,超過*ST鳳凰成為海運類公司“虧損王”。
資料顯示,16家海運類公司中除*ST長油之外,還有另外5家公司去年明確表示虧損。例如同屬于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旗下的*ST鳳凰去年預計虧損43億元~48億元,其中經營性虧損僅有6億元左右,主要虧損來自于對船舶的處置損失。該公司2011~2012年曾分別虧損8.83億元、18.8億元,一旦去年年報確認虧損,則*ST鳳凰將直接進入暫停上市階段。
相對于中國外運長航集團而言,中國海運集團旗下公司虧損規模相對較小,且未出現連續虧損。如中海集運預計去年虧損26.3億元,該公司上年曾盈利5.23億元。
2公司上市以來首虧
不可否認的是,去年整個海運業仍未發生實質性的反轉跡象,運力供大于求及運價長期低迷的現狀尚未根本扭轉,中海發展由此發生了自2002年上市以來的首度虧損。
在中國海運集團內部,中海發展一直是盈利能力較強的優質資產,該公司在2008年曾創下53.73億元的歷史最高盈利記錄,此后一路下滑,卻始終保持盈利態勢,2012年凈利潤下滑至7374萬元,去年則預計虧損21億元~23億元。
與中海發展一樣長年持續盈利的招商輪船去年也出現了首虧,作為招商局集團的核心資產,招商輪船近年來通過多重舉措力保不虧。實際上招商輪船去年經營性虧損僅約5000萬元,最終巨虧22億元主要是擬對油輪資產提取減值準備,另外招商輪船去年拆售了兩艘老齡油輪也造成部分虧損。
上述公司虧損規模均超過20億元,且虧損均是對船舶計提減值準備所致,除*ST長油及*ST鳳凰外,其余公司在經營方面并未嚴重惡化,尤其是招商輪船高層曾多次表示,公司將不失時機的對行業進行抄底。
另外一家海運類公司中昌海運去年預虧不超過8000萬元,不同于中海海盛、招商輪船等公司,中昌海運規模較小,且有疏浚業務形成對沖,故該公司虧損規模低于1億元。
總體而言,上述6家虧損公司去年最高預虧179億元,虧損規模遠超其余10家公司去年4至5億元的總盈利規模。2012年,虧損海運類公司累計虧損 131.7億元,其中*ST遠洋虧損95.59億元。若非去年*ST遠洋通過連續售賣資產扭虧,海運類公司去年虧損規模會更大。
興業證券研究認為,歐美經濟復蘇將推升運價上漲,國際海運業已開始緩慢復蘇,長江證券則對招商輪船等公司處置老船及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給予認可,認為此舉可將運價風險一次性釋放。
實際上業內目前普遍認為海運業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去年海運類公司巨幅虧損在很大程度上僅僅是財務處理,相當于“洗大澡”,今年海運業的緩慢復蘇值得期待。